大数据技术专业是国家首批全国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重点专业,浙江省第二批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核心专业。2021年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团队有教授3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教学英才。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持国家教学改革项目1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种、省部级教材8种;主持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等省级课程4门。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大数据技术专业与中国联通、新华三、帆软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5种,与联通、帆软等多家企业开设订单班10余个,学生提前被预定,供不应求。团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7件,软件著作权16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29项;近5年累计为企业技术服务40余项,科技和培训到款超900万元,年培训超780人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3项,省级奖项94项。(更新于2025年5月)
1.人才培养方向
本专业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接数字经济产业,依托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与联通、帆软、新华三等知名企业合作,面向大数据工程技术、数据分析处理、信息系统运维、数据库开发等岗位群,培养里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廉洁自律的从业品格,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实施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分析与可视化、数据库开发及大型软件系统运维、二次开发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2.核心能力培养
分析企业行业发展情况和岗位需求,以岗位能力为出发点,找准专业的核心能力;根据课程承担培养某个核心能力或核心能力的某一部分,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依据课程的定位、任务与目标和针对核心能力确定本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将已确定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分类及顺序构建课程和课程体系;落实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细则;建立考核知识、能力、技能与素质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提出学生学业评价考核方法。
3.高质量就业模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大数据专业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元化。大数据专业人才可以在各个行业中找到就业机会,如金融、电商、医疗、教育等。同时,大数据专业人才也可以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就业,如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创业公司等。专业主要有两大就业方向:大数据和大软件,具体岗位如:大数据分析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型软件实施工程师、大型软件服务工程师等。
1.师资构成
专业教师团队组成人员共17人,其中的职称分布情况: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助教1人;学位构成:博士2人;硕士15人;年龄构成:45周岁以下14人;除此之外,专业拥有企业兼职教师4人。
2.教学成果
教师团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种、省部级教材8种;主持教育部教师团队课题1项,主持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等省级课程4门。主持其他市厅级以上教改项目30多项。
3.教师荣誉
团队有教授3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2人,教师入选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对象、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教学英才、省教坛新秀、省专业带头人及市师德楷模等。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浙江省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特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获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一等奖,首届“活力温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省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大赛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工业大数据算法)赛项职工组二等奖。
4.科研与社会服务
大数据技术专业与中国联通、新华三、帆软等头部企业深度合作,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5种,与联通、帆软等多家企业开设订单班10余个,学生提前被预定,供不应求。团队拥有授权发明专利21件、实用新型7件,软件著作权16件,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29项;近5年累计为企业技术服务40余项,科技和培训到款超900万元,年培训超过780人次;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项53项,省级奖项94项。
建设立体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设施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实训教学企业项目真实化、校外实践过程课堂化。
1.校内实训基地
(1)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根据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温州区域经济建设需要,服务温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温州市的“两化融合”做出一定的贡献,为广大企业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培养大型软件系统实施和大数据技术服务人才,同时也能促进我院信息技术系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缓解目前社会对大数据大软件技术人才的紧缺。
(2)大数据运维实训室
该实训室集大数据技术和大软件运维的教学、实训、竞赛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室。借助章鱼大数据平台,培养学生具有大数据的采集与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等大数据专业技能,另外通过金蝶、用友、伯俊等国内著名软件企业提供的软件平台和企业真实的大软件应用案例的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大软件系统的应用、维护、实施及二次开发能力。
2.校外实习基地
与联通温州分公司、帆软公司温州办事处、金蝶软件温州分公司、温州恒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温州易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几家公司建立了校外的实践基地。
产学研创科教融汇新模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样板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依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国联通公司共建的“5G+”产教融合研究院(暨联通(温职)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构建多元校企合作平台。团队通过“平台-项目-团队-教学”协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使科教融汇贯穿于人才培养、企业创新、教师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中。在此模式下,衍生出产教融合平台、科研创新平台、校企实践平台等多功能平台,多元平台成为获取项目、协同育人的重要桥梁。教师团队通过企业项目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科研与实践能力,这种能力提升又反哺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为企业创新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发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成果显著。高水平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课程建设与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开发教材15本,其中,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5本、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2本,“十四五”重点规划教材8本。校企合作共建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程1门,省级职业教育线下核心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温州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温州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参建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4门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质量领先。学生全面发展成果突出,大数据专业学生获国家奖学金6人,省优秀毕业生14人;学生技能水平提升,获技能大赛国家级奖项27项、省级49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凸显,学生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孵化学生科技创业公司13家,获软件著作权16人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平均就业率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达99%以上。
近三年,校企共建研发中心11家,校企共建教师实践基地18家,参与制定国家专业标准6项,立项教科研项目国家级4项,省级34项,获省级科学进步奖1项;发表教研论文26篇(北大核心1篇,SSCI 2篇,CSSCI 3篇),科研论文37篇(SCI论文15篇,EI 2篇);授权发明专利35件,发明专利转让29件,金额122.1万元,实用新型专利转让5件,金额1.6万元;承担企业技术项目54项,合同金额达1390.56万元;拓宽社会培训,对外开展培训共计13220人日。同时在校生及毕业生利用产教融合研究成果创立3家企业,年产值达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