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院2025届学生毕业综合实践优秀作品
作品名称:工业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
作 者:陈祥瑞 金子璇
专 业:大数据
班 级:大数据2202
指导教师:池万乐(副教授)
作品特点:
毕业设计旨在开发一个基于故障预测的智能设备管理系统,以提升工业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
设计采用分层架构,集成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可视化技术。利用Hive和MySQL进行数据存储,应用数据挖掘算法进行故障预测。
主要的创新点有3个:
1. 开发一个基于预测的动态资源调度器,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系统轻量化,减少企业的硬件配置要求。
2. 设计一个基于聚类的特征工程,解决设备故障数据和正常数据数量上极端不平衡的问题。
3. 设计一个基于多个传统模型的集成预测算法,解决了单个模型性能不足的问题,该算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系统实现后,通过实际工业环境的测试,验证了其在数据处理速度、故障预测准确率方面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显著提高设备维护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工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有效工具。
作品说明:
1. 课题来源:教师实际科研项目、学生竞赛项目
2. 作品功能:对汽摩配企业生产线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
3. 设计思路:使用传统的大数据系统框架,flume采集数据,kafka进行实时数据处理,Hive和MySQL进行数据存储进行系统开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基于预测的动态资源调度器、基于聚类的特征工程、基于多个传统模型的集成预测算法)来改善和完成系统功能
成果展示:
指导教师点评:
选题紧扣工业4.0时代工业设备管理智能化的需求,聚焦汽摩配行业故障预测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应用价值。系统架构设计合理,采用分层架构,涵盖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故障预测和可视化驾驶舱等多个功能模块,各模块分工明确、协同工作。在技术选型上,综合运用多种成熟技术。项目在技术上有所创新,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结合原有的资源,开发新的算法来解决。
综上所述:项目既有对成熟技术的综合应用,也有对新技术的创新。
不足之处:在故障预测模块,可尝试结合更多的算法或优化参数选择方法,进一步提高故障预测的性能。在项目中对系统性能瓶颈分析和优化措施讨论不足,可增加这部分内容,如数据处理效率优化、存储容量扩展策略等。
附:作品提交相关说明
《工业生产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项目来自于指导教师的实际科研项目,是为了解决解决传统汽摩配产线的痛点(生产环境差、故障响应慢、故障恢复长、生产效率低)。项目聚焦于工业生产中汽摩配行业的故障预测技术。这一领域对于确保生产线的连续运行和降低维护成本至关重要。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故障预测技术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工具。根据对企业需求的调研,项目设计了总体技术框架,如图2。
图1 需求分析
在数据采集与实时处理方面采用了单分区设计实现看了系统的轻量化需求,如图3。
由于中小汽摩配企业资金预算有限,需要搭建轻量化离线数仓,优化数仓计算资源,如图4。
基于历史资源使用数据,项目的智能资源调度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预测每个任务的资源消耗,并进行分配,降低资源浪费,降低服务器成本;动态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如图5。
在实际生产中设备故障信息实际上不多,75万条数据中仅有约2%的故障数据,直接进入模型训练效果不佳。如果对相同的的设备进行归类(如打磨机,不同的打磨机由于工作环境、使用年限、设备厂家不同故障情况差别较大)无法简单得对设备分组,通过K-Means聚类将设备分组,通过肘部法则和轮廓系数将设备分为6组。这是项目创新点2,基于聚类的特征工程,如图6。
数据挖掘的预测算法较多,项目选用了支持向量机、孤立森林算法和CART模型,三种模型各有优缺点,项目集成三种算法,最终算法效果优于单独算法,如图8。
图7 集成模型
项目的成果汇总并展示在大屏上,如图9。
本项目为甲方企业提供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图10 项目价值效益
项目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以此项目参加浙江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获得一等奖、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电子与信息赛道二获得铜奖,如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