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业建设 >> 软件技术
  • 软件技术
  • 专业简介
  • 人才培养
  • 专业特色
  • 实训基地
  • 校企合作

软件技术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优势专业,近几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99.2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秀率达100%。本专业根据“互联网+”国家战略对软件人才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属性,结合温州及周边地区社会人才需求多样化以及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实际,构建适应多个层次以及不同职业岗位或专业方向的“多层次双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为IT产业输送软件开发人才。

我们的专业定位如下:

依据专业定位,我们使用能力培养链方法进行课程体系。两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分别如下:


本专业紧扣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思路,结合本行业特点将本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调整为 “双方向、多层次”,以技术平台与工作岗位两个维度进行培养方案设计。在技术平台上2个专业方向:.Net技术平台方向和Java技术平台方向。按工作岗位分为软件开发与软件技术支持两个层次,对应为程序员与软件售前技术支持助理,此两岗位即为本专业的核心岗位。

在第一学期即开始划分技术方向(Java.Net)。在第4学期进行分层次(软件开发层次与软件技术支持层次)。同时,我们还在软件开发层次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特长生方向(全栈工程师),也在第四学期在软件开发层次的优秀学生中进行遴选。

根据本专业两个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本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它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且课程体系内容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教化和养成并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近三年来,组织本专业学生参加的微软认证考试,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平均通过率为98.7%(表7-1)。

7-1  近三年毕业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率统计表*

   

   

毕业生人数

证书通过人数

通过率

2012

软件

81

81

100%

2013

软件

87

87

100%

2014

软件

76

73

96%

 

本专业学生踊跃参加信息技术类省、市、国家级的各种竞赛,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获得了多个奖项(表7-2)。

7-2  学生省、市、国际级竞赛奖项个数统计表*

   

省一等奖

省二等奖

省三等奖

2012

2


1

2013

2

1

3

2014

1

3






 

 

 


1.以多层次双方向为思路的培养模式

本专业紧扣学院的专业建设指导思路,结合本行业特点将本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调整为 “双方向、多层次”,以技术平台与工作岗位两个维度进行培养方案设计。在技术平台上2个专业方向:.Net技术平台方向和Java技术平台方向。按工作岗位分为软件开发与软件技术支持两个层次,对应为程序员与软件售前技术支持助理,此两岗位即为本专业的核心岗位。

根据本专业两个核心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本专业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它符合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且课程体系内容系统,突出了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主线,建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相互渗透的课程体系,建立了课内外结合、知行统一、教化和养成并重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内部各课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考试要求接轨。

本专业构建了立体化项目实践体系,在多年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感传统的架构在课程之上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目的。因为,从传统意义上说,所谓“课程”是知识传授的组织单元,对于高职而言,课程应该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训练的单元。但目前,定义好能力目标后,去组织“课程”这个载体时,往往是一门课程主要负责一项能力,一门课程负责一项职业素质,以机械、平面的方式去组织。在能力目标与课程体系之间缺乏一种实践体系去合理的分配与组织。项目化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程层面,而应在专业层面上统一规划与建设,就是在能力与素质目标与课程之间,建立立体化的项目实践体系,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与工程化意识融入到项目实践体系中。

2.特长生培养机制不断进化

本专业在2012年度获得与特长生培养相关的院重大教改项目《具有ACM编程特长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立项。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取得一些比赛成绩:获得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一等奖3次、二等奖5次;构建了在线测评与学习平台与相关题库。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特长生培养计划的实施,构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经过多年积累,我们形成以培养全栈工程师为目标的特长生培养方案。

软件开发全栈工程师特长人才培养旨在提高软件专业的学生分析问题和通过编程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多种技能独立完成软件产品开发,培养他们的英文阅读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从而响应IT企业对该类人才的社会需求。

 

3.技术服务能力强,带动育人效果显著

本专业以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软件应用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为依托,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多家大公司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仅2013-2014年就取得入校经费60余万。

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合作不是游离于教学体系之外,我们是通过“产”与“研”提升改造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并且带领学生做项目、搞创新,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年时间,主要完成的有影响力的对外技术服务项目有:

1)温州市安全生产网格排查系统

2)瓯海区智能党建平台

3)“让我来”O2O洗衣服务平台

带动育人效果如下:

1)我专业在2014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温州电信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实践队完成了多个企业实时上线的真实项目,获得市级优秀团队称号。

2)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紧跟技术潮流,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创新性的项目。如:  温州公共自行车助手(手机App)、基于云计算的人脸识别签到应用(手机App)、虚拟试衣间等。


本专门利用虚拟化技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以达到高可靠性、高扩展性、低长期拥有成本、低维护量、节能绿色的要求。通过虚拟化,学生一入校就获得一个专属虚拟机,可在校园内的任意地点通过各类终端(PC、平板、手机)进入虚拟实训环境。

基地的在虚拟化方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序号

名称

功能

1

虚拟化桌面

为学生、教师提供统一的实训客户端,提高设备利用率。

2

虚拟化团队开发环境

利用虚拟服务器技术为各个学生提供低成本的团队开发环境,各个团队可以进行独立的、真实的软件项目管理实训。

3

虚拟化部署与测试

利用虚拟服务器技术提供多种多样的部署安装的实训环境,提供各类测试环境与性能测试工具。

4

虚拟化主机及云计算服务

对外提供虚拟主机服务,并建设小型私有云,为云计算应用提供基础服务。

 

引入企业管理制度,对基地的运作、管理和研发进行规范。不仅要满足教学需要,同时要利用基地强有力的设备、场地和人力资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积极进行软件项目的研发;本着共享与开发的原则,向企业向政府向社会提供资源,并进行社会培训,为温州的信息服务与软件行业的发展助力。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本专业原先的研发服务中心的工位数得到增加,开发环境变得自由,并提供了良好的开发环境、测试环境与部署环境。提供了充足的主机资源对外提供虚拟服务器租用、云计算资源租用等服务。

虚拟化技术使得教学、研发、服务中心的资源得到统一,无需重复购置,提高的设备利用效率,节能,降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我专业建有两个院级科研机构:温州市云计算应用工程技术中心被列入温州市科技局2013年度科技创新平台培养计划;温州市中小企业SAAS服务平台被国家信息中心软件测评中心授权为温州测评点。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温州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数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温州索思科技有限公司

温州之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温州金鹰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温州市分公司集团事业部

温州恒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友情链接:选书系统-高教社    版权所有: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地址: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城)  技术支持:瑞星科技      [旧版入口]